在我想起找个时间谈谈我对于高考的想法时,距离高考已经只有10天了。但即使平日的假期再怎么闲,到了这时也不得不忙起来备战了。终于能够挤点时间时,才发现明天就要高考了。那么,就借迟来的本文谈谈我迟来的看法吧。

回想起来,在谈到高考时,我的心理变化竟然如此戏剧性:从一开始的满不在乎,到后来的紧张备考,再到最后几天的平静。我的这种特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:在未知的恐惧感来临时,我会和常人一样会变得紧张,但当知道坏事一定会发生时,又突然间冷静下来,开始思考对策。曾经我不知道这是何故,但到现在,我似乎明白了:正是因为我有一个刨根问底的性格,我才会在未知到来时尝试认识未知,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理性才能被激发出来。既然这样,我对于高考的理解似乎就能作为原因了:

在我心中,高考是什么?我的回答其实简单到出乎意料:只是一场考试。只不过比起平常考试不同,高考是决定命运的考试,一切由分数来决定。再直白一点:上高中就是为了高考,高考就是为了学历,仅此而已。写到这里,我突然间又明白了些什么:正是我把一切未知事件背后的逻辑都以利益的角度简单化解释,我才能如此快地看似理解了一切,进而认为“未知”已经变为了“已知”。

虽然我已经轻易地回答了“为什么要高考”这个问题,但在我窃喜时,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: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高考真的如此而已吗?显然不是。如果真的这么简单,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,无论成绩与否,都为高考而喜悦,又因高考而落泪呢?在我看来,高考以及成绩并不是结果,更像是对十二年寒窗苦读的交代,对自己学生时期一切努力的最终交代。

努力这种东西,是很难量化的,如果硬要说的话,也许只有成绩了。无论是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学生,最期盼的不只是寒暑假,更有期末考试的成绩。考得好了,不仅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,说不定还有各种奖励等着自己。更重要的是,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可以量化的总结,也得到了认可,心中便获得了和打怪升级、爆神装一样的成就感。如果考得差了,就算没有家里人的打骂,心中也会有对自己不够努力的失落感。由此可见,学生们拼命考个好成绩,不只是为了取悦老师、家长,更大程度上是在取悦自己,用成绩来量化自己的努力程度,由此得出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相应的回报。

至于“为什么要高考”,用这套理论来解释的话,也是说得通的:一样是为了衡量自己的努力程度,只不过衡量的时间跨度是十二年。不过对于高考而言,又有更多特殊的原因:首先,高考是决定命运的考试,一场考试便可以决定以后的地位,考试的功利性明显强于前者。但如果就这么认为高考是为了上大学,就以偏概全了,因为高考还有一个特点:高考是学生时代的余辉。为什么要这么说呢?因为高考是最后一次抛弃一切个人因素,仅凭努力取胜的考试。学生时代的十二年是人生最公平的十二年,只需要努力就可以向上爬,可以不用考虑关系、钱财、地位,一心只读圣贤书。而高考正是最后一次以成绩只靠努力程度的考试,因此高考便成为了学生们最后一次仅凭努力便可取得好成绩的考试,也是最后一次量化努力程度的机会。

分析了这么多,突然间想起来似乎跑题了,忘了说自己了。我的十二年,是一个说来平凡但又不平凡的十二年。说来平凡,是因为我和大部分学生一样,安分守己地学习,即没有坐过后排靠窗的位置,也没有做过拯救世界的壮举。说来不平凡,是因为我又和大部分学生不一样,遇到了不一样的老师、不一样的同学、不一样的人生。而我的人生,更充满了不一样的事件,有已经忘记的,有此生难忘的,有欢乐的,有悲伤的,有乐趣的……但更多的,还是平凡的每一天,熟悉的面孔,以及枯燥的学习时间。

说来可笑,回忆我的人生,我确实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成就:即没有考证,也没有拿奖,连竞赛都没有参与过,更不用说站在奖台上发言了。但是,谁说这样的人生便是无趣的呢?即使是平凡的我,也遇到了各种不平凡的人:有共同学习的同学们,有解答疑惑的老师们,有同甘共苦的朋友们,更有一路下来不离不弃的父母们。虽然在他人眼中,这群人都是平凡人,但在我眼中,这些人永远都是我的英雄。平凡的他们,就像寒冬中的一阵暖风,黑夜里的一束光芒,永远给予我希望,激励着我继续前行。

也许,我们眼中的平凡人,正是他人眼中的无价之宝。从来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,自然也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人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是这个世界的无价之宝。也许你和我一样,也是一个平凡的人,但在他人的眼中,你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、不平凡的那一个。希望你能记住:这世上还有爱你的人,永远不要放弃希望。

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超越自我,旗开得胜,取得佳绩,找到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。

今当离别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

2022.6.6